◇◇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恽铁樵的死因   作者:棒棒医生   恽铁樵,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民。1878年出生于福建台州。5岁 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读于族中私塾,16岁中秀才。25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 攻读英语和文学。28岁毕业后先后在长沙、浦东等地中学执教。1911年(33岁) 任商务印书馆编译,1912年任《小说月报》主编。1916年(38岁),14岁长子殁 于伤寒,次年(39岁)第二、三子复接连殁于伤寒。一年后(40岁)第四子又病 伤寒,恽铁樵自为处方麻黄汤,幸而愈。1920年(42岁)乃辞职挂牌行医。1922 年发表《群经见智录》,代表中医界首度回应“废医派”第一人余云岫之《灵素 商兑》(1916年)。1925年(47岁)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1927年办临诊 实习班。1932年(54岁),因病到章太炎苏州寓所短期休养。1933年复办函授教 育。1935年7月26日在上海病世,享年57岁。   以上简历显示,恽铁樵是文科生,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大约40岁左右 自学中医,第一个病人是自己的儿子,42岁正式挂牌行医,44岁就写出名垂中医 史的“不朽”著作;57岁卒。   恽铁樵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第一代表人物,其所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 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使中医脏腑经络等概念彻底摆脱现代解剖学诘难,是 中医思想史上独一无二的里程碑。   本文对恽氏医学思想不作深入评价,却不揣浅陋,欲从纯粹临床角度,对恽 氏的疾病和死因一探究竟。   恽铁樵于1935年7月因“溽暑高热”而逝。“溽暑高热”并不是什么疾病的 名称,它说的就是暑天的高热而已。一代中医大师,竟然死都不知道死于什么病, 这实在是有点遗憾的。   一般的发热当然不至于就会死,况且病人是恽铁樵。恽铁樵自己就是伤寒大 家,和今天中医界主流认识相反,他对清代温病学派是大加痛诋的。他对叶天士、 吴鞠通、王士雄等的温病学说、“三焦辨证”等都不认可,主张“一切热病皆伤 寒”。他也被认为是治疗“外感热病”即“伤寒”的高手,病人包括自己的第四 子,是屡有“奇效”的。然而,他竟然无法治愈自己的热病,“医不自治”,医 者的悲哀,莫过于此。   倒推病史,病人1932年(54岁)“病心痛,一手不仁”;1934年(56岁) “足不能步,每日视诊数号,即卧榻休息。”1935年就“卧床不起”了。   中医医案的症状描述历来非常简略,如果对此了解不深,这些文字会给我们 带来很多误解。   所谓“病心痛”,我们无法确定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它很可能只是胃溃疡的 剑突下规律性疼痛而已。恽铁樵生活没有规律,是工作狂,经常写书作文到深夜。 并且,他很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经常亲自试吃各种中药。他说过,“研究药品 当自服,此为自古产生大医唯一之途径。”他也是这么做的。不必评论其方法的 愚昧,或情怀的高尚,总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上乱吃中药,他的“病心痛”大 概率是胃病,而不是心脏病。   “一手不仁”指的是一手皮肤的感觉功能迟钝或丧失,《类经》十五卷注: ‘不仁,不知痛痒寒热也。”说明并不是运动功能的丧失,即瘫痪。我们无法知 道这“一手”到底多大的范围,是仅仅手指、手掌,还是半个或整个的上肢。以 常理而推断,当是手掌范围。那么,当有皮肤病、风湿病、糖尿病、神经炎等可 能。   “足不能步”仍然是含义不清晰。是两足都不能,还是单侧不能?是完全不 能,还是仅仅肌肉乏力?两足不能是截瘫,单侧不能是偏瘫,都是严重的神经系 统疾病,如中风、脊髓肿瘤等等。各种传记文字看不到这些可能。我的理解,可 能是慢性病导致的肌肉乏力,是对称性的。“卧床不起”是肌肉乏力到严重程度 的表现。   会有什么别的基础疾病吗?传记道:“他自幼贫困,读书用功,废寝忘食, 以致身体虚弱,未老先衰,头发尽白,手足拘挛,两耳重听。”“周身毛窍忽然 作痛,如张弓然,是时须眉毛发俱渐落,七年后复生,则尽白矣”。可见病人从 小就有肌肉关节疼痛、抽搐、活动障碍、毛发脱落、体力虚弱等症状,这些症状 结合终末期表现,高度提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多发性肌炎等可能。当然,我们 无法确定,这仅仅是合理推测。   长期卧床的病人非常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也是常见死亡原因。而对于虚弱 无力的病人,肺炎不一定会有严重的咳嗽咳痰,可以很快就导致呼吸衰竭,昏迷, 多器官功能衰竭。   对恽铁樵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感染高危因素。他不仅是以身试药而已,还 会“故意以鼻近其(烈性传染病人)口,使微菌吸入吾体。”这个动作太疯狂了, 是源自于他的信念。   明清温病学说突破伤寒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外感热病的病邪入侵人体的途 径不是皮肤,而是口鼻。如吴鞠通据叶天士“温病犯肺,逆传心包络”之说,而 提出“伤寒从毛窍入,温病从口鼻入”。这是正确的观点,与现代医学相合。   但恽铁樵很不以为然,他说:“大约鞠通创温病自口鼻而入,为其最得意之 语。不知此说绝不可通,试逐层推敲之。”他是这样“推敲”的:“一、《黄帝 内经》言凡热病皆伤寒之类,凡邪风之害人,皆始于皮毛。今言从口鼻入,由里 出外,是必温病在《黄帝内经》凡热病三字范围之外而后可。二、既言从口鼻而 入,鼻通于肺,故在手太阴,然则口通于脾,不在足太阴乎?三、经言天之邪气, 感则害人五脏,此言不治皮毛,即有害五脏之可能,所谓病能也。曰水谷之寒热, 感则害人六府,此真从口入者。更证之于实验,饮冰而洞泄,触秽而为霍乱,空 气中微菌传染为各种疫病,此真从口鼻入者。若云天之邪气,感亦从口鼻入者, 于《黄帝内经》无征。四、鞠通谓《伤寒》言中风,是西北方之寒风;彼所言之 温病,风为火母,乃从东南方来解冻之温风。寒风从毛窍入,温风从口鼻入,不 知出何典记,有何理由?诚咄咄怪事!”   这一大段“推敲”,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于《黄帝内经》无征”。《黄帝内 经》上没有,所以你是错的。由于有这样的信念(伤寒之病邪不会从口鼻入), 他才敢于“以鼻近其(烈性传染病人)口”。他比清末东北大鼠疫中不戴口罩勇于 殉职的中医们还要彻底。   虽然不一定是某次“以鼻近其口”的直接结果,但如此缺乏无菌意识,加上 长期卧床和虚弱,恽铁樵的“溽暑高热”非常可能是慢性结缔组织病并发的肺炎。 而肺炎,正是古代(严格说是抗生素前时代)最常见的致命性疾病之一。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1年弗洛里和钱恩证明了青霉素的疗效并发明 提炼青霉素的方法,1943年默沙东找到大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青霉素才真正开 始发挥“神药”的作用,挽救无数人的生命。1944年由于樊庆生和汤飞凡的贡献, 中国第一批青霉素问世。   所以,1935年患“肺炎”的恽铁樵是没有可能用到“神药”青霉素的,只能 拼“免疫力”(也即中医所谓“正气存内”),拼的是运气。而如上所分析,恽 铁樵很可能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基础病多年,卧床不起也有两年了,还有什么 “免疫力”(或正气)可言?死亡于他是自然的预后吧。   恽铁樵是彪炳中医史册的医学家,他的死因应该有个基本的倾向性诊断,这 大约也应该算是医学人物史研究的一个课题吧。 (XYS20240807)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