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否定性的结论是王怡不配称学者

作者:老牌蓝海

 什么叫做“学术”,“学者”,或许一直存在着争议,作为求学之人,我始
终希望自己保持着谨慎,求实的态度去寻求、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

 然而在号称“中国最好的思想学术网站”的“关天茶舍”我算是开了眼了,
这里不但充斥各类“民科”,“大师”,骗子,还有一位号称是“一个互联网时
代的公共知识分子神话”、“网络意见领袖”、“著名学者”的王怡先生,演出
了一场所谓“学术批判”的“好戏”。

 这位“大师学者”为了标榜自己,张口便是:“知而不言是一种罪。”但
很快便被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的方舟子“立此存照”把王怡作为学术骗子给打了
。王怡立刻开始叫苦,并贴出了他的《法治如何中国》。不贴还好,一贴简直可
以把人恶心死。

 这篇被王怡称做是“通篇都在批评朱苏力理论”的文章里,对朱的肉麻吹捧
却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把苏力的东西先大肆称赞一遍,什么“‘幼稚的中国法学
’的突破口”,“十足的金玉良言”,“尤其对年轻法学研究者的学术取向称得
上醍醐灌顶”,“令人耳目一新的雄辩之辞”云云。但我所见的个别吹捧他人的
文章用词造句也不过如此了,而在学术性文章里,王倒很具有吹捧的“原创”性。

 当然王怡多少又有点评朱苏力的地方,不过犹如蜻蜓点水,不但细细微微且
小心谨慎,完全没有前面,大赞朱某的豪情手笔。这时候“王式绝招”发挥了其
最佳功效。把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句本来可以很平实说的话,写得先否再正,否
否正正,转折不断。怪不得有网友嘲笑“王式语言”是:“其前之名词动词用化
深得汉语精髓,犹如其祖王荆公‘又绿江南岸’之千古绝唱,其后之多重否定显
然借鉴了西洋的多重of用法,中西合璧,无韵之离骚乎?” 王式妙语最典型的
就是他文章最后那句:“否定性的结论是一面按摩、一面充血是绝对不行的。”

 虽然我读的书,数量上绝对比不过王怡用来拍艺术照的那个书架上的书多。
但起码我知道一篇学术性文章应该如何明确自己的观点,哪些言论在学术文章中
是垃圾一堆。而稍有语文常识的人,就会知道,如果一句话可以平实的表达,就
不应该将其复杂化,语句简单通顺,观点明朗本是学术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却不
知这位“学者”王怡吃错了什么药,把一句好好的话,说得七里八拐。这让我想
起以前某个笑话,说你越是能把话说得玄,说得别人听不懂,就越显得你学问渊
博。看来王怡果然深孰其理,应用自如。

 《法治如何中国》是一篇学术性的文章吗?绝对不是,没有一篇学术性的文
章会有这么多无聊的吹捧,语句可以如此晦涩的。王怡在吹捧他人时,倒是显示
了其“丁家弟子”不同凡响的功力,在论述道理时,却连一个普通中学生都不如
。王怡是一个学者吗?我没有从他的《法治如何中国》中看到一点学者应该具有
的品质。我倒在他的文章中看见了一个弯着腰,陪着笑脸的势利小人。王怡的“
知而又言”和“通篇批判朱苏力”的文章,不过是我们在机关单位里,常见的那
种“合适佬”的样子:“哎哟,朱先生您的领带打错了,不过您挑选领带的品味
之高,真是让人敬佩万分......”

 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号称“学者”,“网络意见的领袖”。真是知识分子的
一个耻辱。学术打假的方舟子为此人“立此存照”,倒是打蛇打在了七寸上。而
留美博士方舟子,也着实让这位“亲美”的王怡领略了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
该具有的不折不扣的学术品质。

 听说王怡在关天茶舍,颇受那些骗子“大师”们的欣赏,而也有网友预言,
这王怡句式在关天不流行是不可能的,我不妨为他“添柴加火”,再套用一回:

 否定性的结论是:王怡一面想捞名利,一面又想捞回“学者”的那张脸,是
绝对行不通的。

(XYS200409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