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读书》专辑
感谢《读书》杂志的支持
说《读书》
戴晴《绝不花钱买宣传》
甘阳《为〈读书〉讨个公道》
亦远《甘阳先生的狐狸尾巴露了出来》
甘阳《无可奈何答昌文,百般不解说〈读书〉》
董秀玉《回应冒名沈昌文的亦远先生》
余世存《〈读书〉主编汪晖为学界的堂吉诃德》
樊百华《略评《读书》2000第8期》
沈昌文《出于无能——忆〈读书〉(完整版) 》
王小鲁《声音消逝在大海中--“读书”十年祭(1992——2001)》
“长江读书奖”事件
朱健国《质疑“长江读书奖”》
亚辰《“奖”的讲究》
雷颐《爱护“民间”:“长江〈读书〉奖”浅议》
霁生《大奖不宜小器》
凌冰《这就是〈读书〉对待批评的态度?》
秋风《〈读书〉和读书人的悲哀》
亦远《再驳甘阳、澄清自己不是沈昌文》
谢泳《友谊为何如此脆弱?》
程念祺《学术批评、葛兆光、读书奖》
汪晖《我对目前争议的两点说明》
徐友渔《学术评奖的规则与学术批评的态度》
葛剑雄《我的遗憾 我的希望》
任东来《从〈读书〉事件看理性的重要性》
张伟然《长江读书奖的“中国特色”》
丁东《学问家与公共刊物》
萧为《都是扎堆儿惹的祸--旁观者言:我看"长江读书奖"风波》
松圭《二桃杀三士--富豪长江抖须记》
张正《可笑莫如徐友渔》
penguin《也说读书评奖风波》
王绍光《拿出证据来》
黄平《我理解的〈读书〉》
黄平:做事总会有人说
黄平谈“长江-读书奖”
黄卓越《无法苟同的权威性及对精英幻觉的责疑》
黄集伟《向〈读书〉扔西红柿:绝对复杂》
李庆西《大处不失公正》
朱健国《“长江奖章程”与“袁世凯章程”》
曹般《究竟谁在破坏程序?》
余华《〈读书〉还真是事儿多》
杨文昭《是谁在封杀思想自由?》
晁福林《一个普通读者看《读书》》
秦晖《当代思想史上的“读书奖”事件》
秦晖《当代思想史上的“《读书》奖事件”(全文)》
旷新年《答秦晖先生》
知著《理不直而气壮如牛——评旷新年雄文〈答秦晖先生〉》
何清涟《关于朱健国文章所涉事实的几点说明》
《读书》精选
1999年度
许纪霖《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
张鸣《义和团“刀枪不入”之谜》
吴忠超《柏拉图世界》
1998年度
金克木《逃犯的剃刀》
李欧梵《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
刘雪枫《太庙只是一个符号》
王学典《良史的命运》
陆建德《水浒的灾难》
姜亚军《英语姓什么?》
陈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张汝伦《理解严复》
马少华《从“民心”到“人民程度”》
张军《重说达尔文主义》
林贤治、王得后、钱理群、邵燕祥等《人间鲁迅》
许纪霖《激情的归途》
许纪霖《杜亚泉与多元的五四启蒙》
李青果《一碗水端不平》
闻一《车臣往事》
钱理群《民间思想的坚守》
唐逸《生存的两难处境》
陈徒手《一九五九年冬天的赵树理》
索飒《切·格瓦拉:永远的怀念》
陈平原《北大校庆为何改期?》
卢敦基《落空的权法》
董豫赣《大师与中国》
王蒙《咏叹与深思》
1997年度
葛剑雄《我看王莽》
施康强《茅盾的回归》
陈平原《"太学传统" --老北大的故事之一》
陈平原《校园里的“真精神”--老北大的故事之二》
汪丁丁《学术中心何处寻》
王蒙《我心目中的丁玲》
许纪霖《可怜一觉开封梦》
严锋《数码复制时代的知识分子命运》
1996年度
李零《汉奸发生学》
曾昭奋《西站的故事》
资中筠《爱国的坐标》
小沙《不朽的荒唐可笑》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刘小枫《冬尼娅》
李慎之《二十一世纪的忧思》
李霁宇《敦煌学的入门》
孟凡茂《帮后进与懂西文》
陈志华《留一方遗址废墟》
董鼎山《诺贝尔文学奖的背后》
刘继成《优越论与国家犯罪》
傅红春《另一类看法》
1995年度
亢泰《濒临消失的艺术》
雷颐《警惕“真理”》
郑异凡《“大事业”情结》
葛剑雄《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动》
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孙歌《作为方法的日本》
吴福辉《京海两难》
尹吉男《绝非野生动物的文化眼光》
1994年度
赵毅衡《走向边缘》
1993年度
宋进《历史不能倾斜》
王蒙《躲避崇高》
Return to Xin Yu Si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