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家庭的影响,年轻的林昭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行为抱有很大的热情,在景海中学高中毕业后,林昭不顾母亲反对,于1949年7月考進“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决心“与家庭生不来往,死不吊孝”,投身到革命中去,甚至曾经无中生有地揭发过自己的母亲,多年后,林昭对此感到很不安:“他们要我井裡死也好,河裡死也好,逼得我没办法,写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得不满足他们……我没存心诬陷你”[4]。
毕业后林昭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土改。1952年开始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期间林昭深入工人之中,撰写了许多报道。
2004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冰点》的《寻找林昭》文章称:土改队努力地工作着。为了让农民看到工作队的权威和力量,他们将地主放在冬天的水缸裡,冻得彻夜嚎叫。林昭把这称为“冷酷的痛快”,认为只有这样的斗争,才能够显示改革的决心,灭掉地主的威风。
北大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立志作毛澤東時代最好的記者。 林昭在北大瘋狂地閱讀許多她喜歡的書,同學常看到她從圖書館抱出許多線裝書。她觀察到現實并非她想像般美好,因而陷入“爱与恨的一盆糨糊”。但在北大自由的學風中,她開始成長,開始思考。在想到自己曾亲自揭发母亲的“罪行”时,她痛苦得哭出来,写信给母亲发誓说:“今后宁可到河里、井里去死,决不再说违心话!”